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不同方法在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中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产量趋势预报的准确性和定量预报的准确率,利用1962—2002年气象、早稻产量和田间观测资料,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关键气象因子、作物生长模型的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进行回代检验;并利用2003—2012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分析表明:3种方法的预报准确率比较接近,平均在93.8%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预报方法的趋势预报准确性最高,较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方法高4%~6%;基于作物生长模型预报方法的误差5%以内样本百分率最高,较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预报方法高2%~20%。研究结果为湖南省早稻产量动态预报筛选出了较优的方法,即产量趋势预报选用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方法,定量预报选用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方法,同时可供我国其他早稻区的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582.
不合理的灌溉、施肥和耕作是导致乌梁素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根源,乌梁素海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多年来面临着湖泊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科学开展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首先要解决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研究通过修改土壤水平衡、溶质平衡、地下水平衡和作物生长等模块对SWAT 2012原始版本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的SWAT模型构建了乌梁素海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实测径流、硝态氮与总磷排放量、地下水埋深以及作物产量校正和验证模型. 基于现状情景,以玉米、葵花和小麦3种主要作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削减灌水量、施肥量及调整耕作方式3种农田管理情景. 基于改进SWAT模型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计算分析各管理情景下的硝态氮与总磷负荷及对各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改进SWAT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 不同作物削减5%夏灌水量增产最多达8.41%~10.32%,削减10%秋浇水量均明显减少硝态氮和总磷负荷. 不同作物营养物负荷均随着氮磷施肥削减比例的增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下降曲线逐渐趋于平缓; 各作物产量随氮磷施肥削减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玉米、小麦氮磷施肥削减比例达20%时产量开始下降,葵花氮磷施肥削减比例达25%时产量开始下降. 不同作物营养物负荷与小麦产量均随耕作方式混合深度与混合效率参数的增大逐渐减小,而玉米和葵花产量则随耕作参数增大逐渐增加. 综合分析,削减5%夏灌水量+削减20%氮磷施肥比例+模板犁耕作组合玉米产量增幅最大达36.5%;削减10%秋浇水量+削减25%氮磷施肥比例+模板犁耕作组合葵花硝态氮负荷降幅最大达42.1%;削减5%夏灌水量+削减20%氮磷施肥比例+免耕组合小麦产量增幅最大达29.1%;而削减5%秋浇水量+削减20%氮磷施肥比例+常规春耕组合小麦硝态氮负荷减少最大达27.2%,总磷负荷减少最大达18.5%. 本研究可为降低流域内面源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及减少乌梁素海营养物入湖负荷农业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3.
随着公众对富硒产品的关注,对富硒农作物中硒含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现有方法测定农作物有机硒的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质谱干扰问题,本研究利用液相色谱与抗干扰能力强的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相结合,建立了农产品中有机硒的形态分析方法。经优化以超声波辅助蛋白酶XIV提取农作物中有机硒,用Waters Symmetry RP18液相色谱柱分离,以纯水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切换同时测定了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三种有机硒在负离子模式下采用Full MS/dd-MS2扫描模式对目标物进行定性筛查和确证,三种有机硒在5~500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检出限为1.0~4.7μg/kg,回收率为76.4%~116.0%,相对标准偏差(RSD)≤6.5%。与现有方法比较,本方法线性范围宽,适用于多种谷物和蔬菜类样品的分析。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测定中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地区多种农作物的可食部分,结果发现谷类中以硒代蛋氨酸为主,蔬菜类以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为主,并且该地区农作物的有机硒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亟待强化补硒。  相似文献   
584.
对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与农作物中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硒含量水平普遍较低,且空间分布不均,仅局部达到足硒水平.硒元素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且与有机碳、Al2O3、TFe2O3、Mn、P等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有机碳、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对硒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土壤呈碱性至强碱性,富硒农作物并不严格产出在富硒土壤中.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要综合考虑土壤硒含量、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农作物硒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地理景观等因素.  相似文献   
585.
The paper scrutinizes that the changes in any sub-system(i.e.agriculture,livestock and forest) have direct impact on biophysical and social processes in village ecosystem of the central Himalayan region.In view of this,we studied the changes in spatial pattern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dependency of agroecosystem on forest and animal husbandry over a period of two decades.Based on data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some traditional crops has either been abandoned in the area or declined by 25%-85% due to introduction of cash crops viz.,potato,kidney bean and apple farming with acreage increased up to 51%-72%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Livestock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has declined drastically by 17%-75%,and has resulted shortage of farmyard manure,deterioration of soil quality and fertility which leads to un-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system.The changes in agrobiodiversity have led to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soil loss and runoff from the croplands together with the increase pressure on forests.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each crop showed higher monetary benefit from cash crops a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rops.Among all the evaluated crops,the monetary output/input ratio was found highest(3.04) for kidney bean and lowest(1.26) for paddy.Changes in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have improved household income but at the cost of forest degradation,less productive animal husbandry and loss of agrodiversity in the region.Therefore,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bring desirable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policy,research,land use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the resources for maintaining sustainability in agro and Himalayan forest ecosystem.  相似文献   
586.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宜播种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熟制的相互关系,得到农作物潜在播种面积,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和其他因子对其综合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实际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空间差异明显,华中实际播种面积占比最大而新疆最少,西南、华中、东北和新疆面积增加,西北、华南、华东和华北减少;在≥10℃积温指标下,1986-2009年我国潜在的不可耕地面积平均值相对1961-1985年减少约34.33%,一年一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仍占约50%面积,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地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综合≥10℃和≥0℃两个积温指标,我国潜在播种面积缓慢增长,与实际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他综合因子则在总体上对潜在播种面积的增长有微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87.
土壤、农作物中及家畜体内的微量营养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营养元素通常富集在表层土壤中,其含量随土层深度递减。尽管土壤中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很高,但只有一小部分能被植物吸收。微量营养元素,也被称为痕迹元素,所需数量微小,但其缺乏会对农作物生产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对不同微量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的反应。芸苔和豆类对Mo和B有较高的响应度,而玉米和其他谷类对Zn和Cu较为敏感。在温润和湿热地区,由于强降雨和强淋溶作用,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较为普遍。土壤pH值是影响微量营养元素对植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除Mo以外,微量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随pH的增加而减小,Mo的有效性随pH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叶片中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高于植物的其他部分。因此,可以用叶片作为样品来测定农作物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大多数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表现在植物顶部的新叶上,而过量则表现在老叶上。根据Deckers和Steinnes的结论,土壤较为贫瘠的发展中国家与土壤肥沃的欧洲及北美地区相比,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现象较为普遍。许多营养元素缺乏区位于潮湿的热带地区,土壤极度贫瘠、高度风化和/或强淋溶,营养元素十分匮乏。此类其他土壤分部于半干旱及毗邻地区,这些地区的碱性和石灰性土壤条件严重限制了微量营养素对植物的供给。通常,可以满足草料作物生长的Cu、 Fe、Mn、 Zn 、Se含量水平,却不能满足家畜的需要。Se是植物生长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因此草料作物中Se的含量很少。然而,如果动物所食农作物和草料中Se含量偏低,会造成严重的肌肉异常和其他疾病。白肌病是最常见的由于Se缺乏造成的疾病,在牛犊和羔羊中都有发现。本文讨论了与动物需求相关的农作物微量营养元素充足度。  相似文献   
588.
洋山港海域潮动力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上海陆域外约32 km的洋山港是以小洋山岛链为基础建造的中国首个离岸式深水港口, 其港区陆域是通过封堵北岛链三个主要汊道并抛填成陆而成。大规模的封堵陆连工程改变了该海域的地形边界条件, 海域潮动力特征也随之响应。通过对洋山港海域堵汊陆连工程前后潮位及潮流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 发现洋山港海域的潮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海域潮波倍潮及复合潮增幅随工程的进行而增大, 潮动力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海域中部发生壅水;海域潮波向驻波性质变异并于憩流时段引发环状流场。  相似文献   
589.
高寒草甸植被生产量年际变化及水分利用率状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海北地区高寒草甸植被2001-2011年11 a耗水量、 生物现存量、 净初级生产量、 水分利用率及其相关性, 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期5-9月耗水量416.30 mm, 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量(ANPP)、 地下净初级生产量(BNPP)以及总的净初级生产量(NPP=ANPP+BNPP)分别为393.07 g·m-2、 945.26 g·m-2、 1 338.33 g·m-2, BNPP与ANPP之比为2.404. 8月底植被现存生物量达3 422.92 g·m-2, 其中地上和地下现存量分别为411.07 g·m-2、 3 011.85 g·m-2, BNPP与ANPP之比高达7.327, 说明植被现存量巨大, 归还土壤碳能力强. NPP与5-9月植被耗水量相关性很差, 但与5-9月平均气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高寒草甸地区水分条件可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而同期温度是影响NPP提高的重要因素. 11 a来BNPP、 ANPP和NPP平均水分利用率分别为0.958 g·m-2·mm-1、 2.326 g·m-2·mm-1和3.284 g·m-2·mm-1, 表明高寒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590.
应用PSR模型构建焦作市矿粮复合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24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其2006-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与分析,旨在揭示该区域近年来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提出实现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结果表明:其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总体呈现先短期轻微下降后又逐年回升的趋势;5 a内其安全水平先后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3个等级;状态与响应指标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相关性密切,对环境胁迫的恢复力起重要作用,且在维护和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上的作用不断增强;植被因素对土地生态安全的正作用最明显,生态用地比例等4项指标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地位相对较重要;主控生态安全的因子越多,生态状况越好;未来3 a,其生态状况有继续提升的趋势。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须从不同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该研究为实现区域农业生产和工矿建设等经济活动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